本报讯 4月17日,全国首例外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校第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国际医学院2006级毕业生、马来西亚籍华裔校友杨永康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安徽一名七岁男童生命。从杨永康入院到采集干细胞期间,校党委副书记侯洁、副校长王耀刚多次带领国际医学院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现场慰问。
在采集现场,学校领导向杨永康颁发了“澳门新萄京娱乐场99345青年志愿者特殊贡献奖”荣誉证书,高度评价了其用热血拯救生命的义举。国际医学院、校团委和学生代表送上了全校师生对这位优秀毕业生的问候。杨永康感谢母校和领导关怀,他表示:“能够用自己的鲜血去挽救生命是一件无上光荣、神圣的事情。当听说自己配型成功可以挽救一个7岁孩子的生命时,我感到十分激动,马上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我的父母。他们非常支撑我的决定,觉得如果能给小朋友一次生命,这样的好事一定要做。”
杨永康入院期间,我校学生记者来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髓捐献病房采访了他。当同学们按照约定的时间走进病房时,杨永康学长刚注射完外周血动员剂,并为转天的造血干细胞正式采集做准备。他热情地招呼同学们坐下,和学弟学妹们攀谈起来。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记者认真体味着这位津医优秀毕业生的爱心之路。
2001年,杨永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国际医学院临床专业学习。虽然是马来西亚籍留学生,但是这位华裔青年一直以炎黄子孙自居。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美德一直是他和家人遵守与追求的行为准则。由于没有语言与学问上的障碍,杨永康入学后除了学习成绩优异,也是学院里的活跃分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他更是首当其冲。2004年,当得知学校组织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在第一时间来到采样现场,将血样登记到中华骨髓库,并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鲜血拯救生命。由于这份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杨永康在2006年毕业后决定留在中国继续从事救死扶伤的事业。十余年间杨永康参与无偿献血已有数十次。去年12月,天津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并告知杨永康,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7岁男孩在配型初筛时选中了他。当听说自己与一个男孩配型成功后,身在上海的他欣然应允回到天津进行捐献。
当记者问起杨永康此般义举的初衷时,他动情地说:“能够在澳门新萄京娱乐场99345开始我的医学之路是我这辈子的骄傲。当我举起右拳宣读医学生誓词的时候,我深刻领悟到医学的神圣和自己的使命。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的不仅是今后治病救人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德高医粹’的津医精神。在这里我理解了‘医者父母心’的含义,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和扎实的专业常识,更要有高尚的德操和大爱之心。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回到天津我感到很有意义。”恳切的话语中浸透着杨永康对母校的赤子深情。
作为天津市首家倡议者,我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成为了天津市第一所大学生集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高校,也是采样人数最多、捐献比例最高的单位。自2002年10月至今,学校先后进行了10次集中捐献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共有3800余名同学的血样被载入中华骨髓库,12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超过天津市整体捐献比例的10%。捐献志愿者分别来自9个院系,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也包括毕业生,受捐患者从7岁到49岁,分别来自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河北、浙江、北京等省市。杨永康作为外籍青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全国尚属首例。(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