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教学案例(一)——院内重症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综合设计型实验)
Nursing of Severe Infectious Patients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院内重症传染性疾病病人病历的回顾,能够独立进行该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正确实施护理干预。并掌握穿脱严密隔离服、进出隔离区的顺序、心肺复苏技术、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技术操作,在临床上能够正确运用。为了使学生在掌握甲类传染病隔离技术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正确评估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系统化护理病人的技能,根据临床设计了SARS病人的病历。通过此设计性实验,学生们能够将理论常识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对象与学时】
1.教学对象:护理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2.学时:3 学时
【预习要求】
1.做好预习。
2.结合实验查阅有关院内重症传染性疾病病人护理的文献,了解相应的护理要求。
3.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案,并找出理论依据。
【目的要求】
1.正确评估病人病情变化。
2.总结出主要护理措施。
3.掌握系统化护理病人的临床技能。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院内重症传染性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及相关技术操作。
2.难点
熟悉院内重症传染性疾病病人动态护理评估要点。
【教学过程设计】
1.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进行实验设计。
2.召集学生研究实验方案。
3.确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讲解】
1.实验目的
通过对院内重症传染性疾病病人病历的回顾,能够独立进行该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正确实施护理干预。要求掌握穿脱严密隔离服、进出隔离区的顺序、心肺复苏技术、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技术操作,在临床上能够正确运用。
2.实验用物
严密隔离服、一次性圆帽、N95口罩、护目镜、呼吸机、除颤仪、简易人工呼吸器、抢救车、注射盘、一次性隔离衣、胶鞋、污物桶等。
3.评价指标
学生小组配合情况、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
4.实验设计方法
(1) 提供临床病历,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小组讨论,提出护理措施。
(2) 根据提出的护理措施,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
【分析讨论】
1.SARS疾病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学生在掌握甲类传染病隔离技术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正确评估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系统化护理病人的技能。
2.学生根据病案中病人的动态变化,能够应用甲类传染病病人隔离、无菌技术、CPR、电除颤等护理操作。
【思考题】
监护仪报警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应如何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席伟 赵岳主编,《临床应用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张清总主编,《内外科护理学》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Suzanne C. Smeltzer,et al.Brunner & Suddarth’s Textbook of Medical-Surgical Nursing, Eleventh Edition,b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a Wolters Kluwer Business. 2008
二、典型教学案例(二)——中毒病人的护理(综合设计型实验)
Nursing of Poisoning Patients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中毒病人病历的回顾,让同学们体会独立进行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正确实施护理干预,以小组形式按照护理程序完成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洗胃等抢救技术,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同时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对中毒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
【教学对象与学时】
1.教学对象:护理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2.学时:3 学时
【预习要求】
1.做好预习。
2.结合实验内容查阅有关中毒病人护理的文献,了解相应的护理要求。
3.探讨中毒病人不同的护理方案,并找出理论依据。
【目的要求】
1.正确评估中毒病人病情变化。
2.总结中毒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
3.掌握中毒病人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技能。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中毒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及相关技术操作。
2.难点
熟悉中毒病人动态护理评估要点。
【教学过程设计】
1.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进行实验设计。
2.召集学生研究实验方案。
3.确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讲解】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中毒病人病历的回顾,让同学们体会独立进行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正确实施护理干预,以小组形式按照护理程序完成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洗胃等抢救技术,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同时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对中毒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
2.实验用物
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秒表、手电筒、洗胃机、胃管、洗胃液、治疗碗、镊子、止血钳、压舌板、纱布、治疗巾、石蜡油、粘膏、(必要时备开口器和牙垫)、污物桶等。
3.评价指标
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学生小组配合情况。
4.实验设计方法
(1) 教师提供临床病历。
(2) 学生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小组讨论,提出护理措施。
(3) 一组学生根据所提出的护理措施,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
(4) 其他小组学生观察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记录,找出优点及不足之处;师生共同点评。
(5) 全部教学任务完成,教师做最终总结。
【思考题】
中毒病人的处理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席伟、赵岳主编,《临床应用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3.刘纯艳主编,《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三、典型教学案例(三)——院外创伤病人的护理(设计性实验)
Nursing of Pre-hospital Trauma Patient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院外创伤病人现场的初步处理与紧急救护,培养同学们对院外创伤病人的现场评估与急救技能,以及救护过程中协调配合的能力,包括病人现场评估、CPR、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救护技术。为了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院外急救实际情况设计了该实验,通过该设计性实验,同学们对院外创伤急救现场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急救意识,锻炼了救护能力,提高了其工作适应能力。
【教学对象与学时】
1.教学对象:护理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2.学时:3 学时
【预习要求】
结合实验目的,复习院外创伤病人救护的理论和实践常识,明确操作的流程。
【目的要求】
1.正确评估分析病人病情变化。
2.总结出主要救护措施。
3.系统掌握院外创伤病人的救护技能。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院外创伤病人的主要救护措施及相关技术操作。
2.难点
掌握院外创伤病人的现场评估及病情变化动态评估。
【教学过程设计】
1.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进行实验设计。
2.召集学生研究实验方案。
3.确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讲解】
1.实验目的
通过对院外创伤病人现场的初步处理与紧急救护,培养同学们对院外创伤病人的现场评估与急救技能,以及救护过程中协调配合的能力,包括病人现场评估、CPR、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救护技术。
2.实验用物
止血带(粗)、绷带、三角巾、静脉输液器、气管插管包、简易呼吸器、氧气袋、担架、心电监护(便携式)、AED、电子血压计、CPR模型、气管插管模型
3.评价指标
学生救护过程中的协调配合情况、救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
4.实验设计方法
(1) 报告病例并进行病例分析。
(2) 展现每个教学情境及教学任务。
(3) 每个情景教学小组完成教学任务,每组约15-30分钟。
(4) 其他小组学生观察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记录,找出优点及不足之处;
(5) 每一情景教学结束,老师与学生共同点评,约10分钟。
(6) 全部教学任务完成,老师做最终总结。
【思考题】
急救过程中气管插管如果一次未成功或时间超过3分钟,应如何处理?
【特色】
1.通过设计性实验为学生模拟院外创伤病例,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课堂上模拟院外创伤急救现场,培养了同学们的急救意识,锻炼了救护能力,提高其工作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席伟、赵岳主编,《临床应用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